理事長的話

台灣傳統武學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協會劉曉賦理事長
台灣傳統武學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協會劉曉賦理事長

 

  自吾年幼啟蒙,便是體弱多病,且因年少失怙,乏人看顧,一切只得自求多福。早年,台灣醫藥不甚發達,在西醫的診治下,病體始終沒有多大起色,而這時間一久,總讓人有來日不多之感。後遇轉機,經同事介紹,前往北市康定路一位針灸名醫處,前後月餘,病情確略有起色,然昂貴之費用非人人皆可負擔,在當時〈民國四十八年〉,竟一個月就花掉我八千多元,幾乎是我當時的全年薪資所得。原先只是病,然而病來斷根,不病死也快被醫藥費累死,可人活著總抱一絲希望,但求心存善念,能得貴人救護。
    
     果然,天無絕人之路!一位朋友帶我認識一位萬華的拳術老師,這林師傅才見我的氣色,便連聲說我身子太虛,叫我拿五百元同他去中藥店抓兩帖藥,一副藥加三碗白水熬煮,煎成湯藥服用,果然名師妙藥,藥到病除,腸病好了,陽痿病也好了。林師傅還教授我簡易的氣功調息,並習練七星拳,此外,還有一位黃師傅授我少林拳,我生平本對武術無大興趣,但為了性命著想,勉為其難,還是手提桃木揮練三才,足踏七星提身四十九步,日日勤於練習,期能獲致強健體魄之功,也正是這原故,從此與中國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     冬去春來,年復一年,一晃眼就過了十年。民國五十八年,空手道從日本飄洋過海,開始在台灣炙熱風行,禁不起趕搭時尚的好奇,便請求老師讓我去學,當時來台駐教的是日本空手道示範最高段,多屆世界空手道冠軍的淺井哲彥老師。他的教學嚴謹分明,懂得以力學解析法進行教授,外加練習上的嚴格要求,經歷兩三年的訓練後,便使我累積了豐富的實戰經驗(期中曾欲送我至日本受正規的師範訓練)。之後,因工作的關係前往吉隆坡,有幸在當地結識岳家拳掌門人劉觀寶先生,劉師傅得知我是唐山台灣人,便囑意傳我岳家拳十二段錦行氣功,及岳家拳散手。六十二年回台後,始學鄭子太極拳,這一練,又是十個年頭,但長年習練下來,對鄭派的拳形總感不到實在的著力點,始終難以在拳理上有通澈的領會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   七十一年,因家住板橋,在住處附近的公園認識了路慶鐘老師,他教太極拳甚是熱心,並於後來轉介我至郭廷獻老師那學楊派熊式太極拳。這一派是楊家太極拳的開展大架,與陳炎林所著《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》一書之內容十分相近,尤其是形法功解部分,交代得非常清楚完整。主要傳授的內容有:單雙推手(共十三式)、動步活步推手(共二十四式)、大履、散手單練上下手(各四十六式)、散手對練(共九十二式)、太極劍、對劍、太極刀、對刀、推桿。此外,郭師還傳授了我「五禽之戲」導引術,對我的健康實有莫大之幫助。五禽之戲乃民族先賢,一代名醫華陀所創,經歷代前輩祖師集兩千年心血結晶,慎傳獨授一脈相承。後因時代開革變遷,業經郭師廷獻普傳廣授,世界各國道場,人人受教一气化三清,使習者受益甚深,不獨能強健體魄,久練更能氣閒神定,性淨祥和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   曾有人問我,熊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有哪裡不同?我的答案是同出一源,這怎麼說呢?因我多次到大陸見證過,98年在永年國際楊家太極拳聯誼會時,見趙幼斌老師(其父趙斌得傳於楊家)表演過一段,與我熊式太極拳確為同形。其實,熊公在世時即謙沖自牧,認當捐棄門戶之見,戮力發揚傳統國術,熊公民初從馳名武林耆宿神手唐殿卿(係保護李鴻章之上賓),習內家功夫之楊派太極拳及各種特殊技藝,民國十九年起,又與當時江蘇民政廳長亦名拳術高手胡樸安(得傳於楊家)先生研習太極,故熊公對外都只稱自己所教授為楊派太極,熊公自幼家學淵源又得名師指導,加以與許多武林名宿過從甚密,因而技術功夫,亦為卓越精進,故能在既有的傳統太極技藝中有獨道地見解與創新,武林同道多欽羨其武學修為當能自成一格,故喻其為少林太極。

     現今,為了發揚太極拳與配合競賽時間之要求,郭師廷獻將熊公所傳楊派傳統一百一十一式套路,去其重複,縮短為四十二式動作名稱(實際上保有傳統套路中近六十式動作),為了避免與亞運四十二式太極拳混淆,故有門人稱郭師新編套路為熊式太極拳,此一緣由還望諸位同道門人知悉,勿因此陷入名相之執,違背了熊公的初衷。